到目前为止,学者们提到由中国大陆通向西域的古路主要有两条: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。北方丝绸之路东起渭水流域,穿过河西走廊,沿新疆的塔里木河南北两岸西出,越过葱岭,经大宛(今费尔干纳盆地)、大月氏(今阿姆河上、中游)到马里,再经过里海东南的达姆甘抵哈马丹、巴格达,再由地中海东岸各地转达罗马。这条道路起于公元前二世纪左右,以运丝绸为主。南方丝绸之路由西昌、木里、丽江、大理、保山,出德宏,到东南亚和印度,也是以运丝绸为主。
除此之外,在内地和西藏之间,还有一条唐蕃古道。这条古道东起长安,经凤翔、秦州(天水)、河州(临夏)、鄯州(乐都)、逾日月山(湟源西南)入蕃,这条通道主要是在初唐兴起的,唐太宗时,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,促进了这条古道的贸易往来。这条道上来往的主要是吐蕃入唐的马和唐入吐蕃的丝织品。据文献记载,茶叶还不是这条古道上的主要商品。
除了上述三条古道,学者们很少论及在横新山脉,在滇、川、藏三角地带纵横交错的茶马古道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。但在历史文献中,我们发现有不少史料提到了这一三角地带的古道。
沿着历史线索,从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一年,我们对分布在滇、川、藏的茶马古道进行了考察①。我们发现,茶马古道在时间和空间上比我们预料的要宏大得多,是亚洲大陆上庞大的、以茶叶为纽带的古道网络。
由云南中甸、西藏昌都、四川康定构成的三角地带,是茶马古道网络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,马帮出没也最频繁。
往返中甸与昌都的两条主要古道是:1、中甸——梅里雪山——加郎——碧土——扎玉——左贡——帮达——昌都;2、中甸——乡城——德荣——盐井——芒康——左贡——帮达——昌都。
往返中甸与康定的主要古道是:中甸——乡城——桑堆——理塘——雅江——康定。
往返康定与昌都的主要古道是:1、康定——雅江——理塘——巴塘——芒康——左贡——帮达——昌部;2、康定——道孚——炉霍——甘孜——德格——江达——昌都。
在三角地带的主要马道上有许多岔道伸向偏僻的山村和牧场,马帮把茶运进这些山村牧场,又从这儿运出各种山货。比如,从盐井可赶马到贡拉山、宗岩、芒岭、竹巴龙,再入巴塘。在我们从云南进藏途中,也发现很多支道。杜昌丁《藏行记程》和倪蜕《滇小记》均有记载。方国瑜先生生前也说过:“从云南入藏,其道路有三,一由内江鹤丽镇汛地塔城五站至崩子栏,三站至阿得酋,三站至天柱寨,三站至毛法公,又五十四站至乌斯藏,共六十九站。一由剑川协汛地维西六站至阿得酋,其下与前道同,共六十七站。一站由中甸经泥色落、贤岛、崩子栏、奴连夺……阿布拉喀……拉摸德任至乌斯藏,共七十八小站,计三千五百十里。杜昌丁所记行程,系由第二条道进藏,惟其抵落龙宗而返”②。我们的考察证实了这一点。三角地带是云南、四川、西藏各路马帮的交汇处,来自云南的滇茶和四川的雅茶与来自西藏的马、骡、麝香、羊皮、羊毛,来自印度的珠宝首饰在这一带互市,然后各取所需回到远方的家乡。于是以三角地带为核心,辐射出几条重要的跨国马道。从三角地带的碧土出发,穿越怒江,取道然乌、波密、通麦、郎戛,到达林芝。由林芝取道朗县、加朗、泽当、浪卡子、江孜、聂拉木、亚东可入尼泊尔,由林芝取道工布江达、墨竹工卡、葛丹寺、达孜、拉萨、日喀则、谢通门、鼓错林、拉孜、昂仁、桑桑、萨嘎扎多木、仲巴、桑木桑、马悠木山、巴格、普兰、柏林山,到达印度。由昌都出发,取道丁青、昌木宫、索县、那曲、拿隆嘎木、羊八井、拉萨,再沿上述日喀则线路入印度。由察隅出发,也可南下到印度。由三角地带的中甸往南,经丽江、大理、弥渡、南涧、镇沅、思茅可到勐海和勐腊购运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。
茶叶入藏是唐太宗时候的事,当时文成公主出嫁吐蕃,带去了饮茶的习俗。茶入吐蕃的年代在唐代也可以从语言学上得到证明。“茶”这个词在藏文字母中是E,读dZa,是一个浊声母词。“茶”在《广韵》中也是浊声母,反切是宅加切,属澄母平声麻韵开口二等字,王力先生构拟为deea。《广韵》反映的是唐及唐以前的中原汉语读音,当时“茶”的声母还没有清化。自宋及宋以后,在各种韵书中,“茶”字便开始清化了。
文成公主入藏线路是沿北方唐蕃古道,但并不等于说入藏的茶叶全是由唐蕃古道进去的。当时,云南西双版纳一带的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已很有名气,唐代,吐蕃已开始饮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。据清阮福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记分析:“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不知显于何时,宋自南渡后,于桂林之静江,军以茶易蕃之马。是谓滇南无茶也。顷检李石《续博物志》,云:茶出银生诸山,采无时,杂椒姜烹而饮之。普洱古属银生府,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。宋人不知,犹于桂林以茶易马,宜滇马之不出也”。这一段记载不仅说明唐代西蕃人已饮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,而且说明茶马互市的网络已经伸到了桂林。
唐樊绰的《蛮书》里也曾经提到过由滇入吐蕃之道:“大雪山在永昌西北。从腾冲过宝山城,又过金宝城以北大赕,周四百余里,……无君长也。……三面皆是大雪山,其高处造天。往往有吐蕃至赕货易,云此山有路,去赞牙帐不远”。“永昌城,古哀牢地,在点苍山西六日程。西北去广荡城六十日程。广荡城接吐蕃界。隔候雪山。西边大洞川”。方国瑜先生解释说:“所谓大赕川中筑城,盖广荡城也……可知在今之坎底(葡萄)为横断山脉万山丛中最为广阔之平坝。……又其地在密支那北二百二十英里,又一百五十英里至海地,又三日程至西藏之察隅。凡此并与大之记录相符,且除此之外,无其他地足以当之也。今程自永昌五日至腾冲,又六日至昔董,又三日至密支那,又二十站口至坎底,共三十四日。此说完全可据也”。③滇茶入藏,这条古道是不可忽略的。
当时川茶也很有名气。据《唐国史补》记载:“常鲁公使西蕃,烹茶帐中。赞普问曰:‘此为何物?’鲁公曰:‘涤烦疗渴,所谓茶也。’赞普曰:‘我此亦有。’遂命出之,以指曰:‘此寿州者,此舒州者,此顾渚者,此蕲门者,此昌明者,此邕湖者。’”《唐国史补》记载的是唐开元到长庆一百多年间的故事。其中提到的昌明就是四川江油著名的昌明茶。四川茶要翻秦岭再从长安入吐蕃是很困难的,李白在《蜀道难》描绘的蜀道之艰难有许多史料佐证,所以川茶入藏不太可能先取蜀道又走唐蕃古道,很可能是直接由四川入藏的。
宋代,官府在雅州(雅安)特设立了茶马互市司,可以想见这之前民间贩茶一定很盛行了。
茶马古道很快在唐代形成了以滇、川、藏为核心,西至印度、尼泊尔,西南至桂林的网络。
茶具有化食助兴、解脂提神的功能,很快成了吐蕃人不可缺少的饮品。吐蕃形成了全民饮茶的习惯,茶叶的需求量也随之剧增。尽管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两湖皆盛产茶叶,但毕竟道远不便。云南、四川盛产茶叶,又是吐蕃的毗邻,民间运茶的滇、川、藏马道网络以横断山为核心逐渐形成了。元明清是鼎盛期。拿云南和康藏的交流来说,据我们到西双版纳调查,清乾隆时期有许多藏族马帮千里迢迢来勐腊的易武驮运茶叶。到本世纪初,藏族马帮亲往版纳取茶还络绎不绝。据1933年云南民众教育馆编印的《云南边地问题研究》记载:“云南对于康藏一带的贸易,……以茶叶为最大,康藏人民的茶叶消耗能力,可算是世界第一。他们每日三餐,一刻不能没有茶,所以云南的十万驮粗茶,三分之二以上都往康藏一带销售。普思边沿的产茶区域,常见康藏及中甸、阿墩子的商人往来如梭,每年贸易总额不下数百万元之巨”。
当时国外马帮运茶也相当活跃,佛海(勐海)复兴茶号老板李拂一先生著的《佛海茶区概况》记叙道:“佛海茶叶运缅甸景栋后分两路,一路由米赛南邦曼谷到香港、上海,抗日战争后此路被堵不通。一路由景栋、瑞仰、仰光、印度加尔各答、葛伦堡到西藏拉萨。藏族于十月到翌年三月以驮马运羊毛麝香等到加林埠(葛伦堡)一市,在葛伦堡有洪记恒盛公(勐海洪记恒盛公分号)和印商spiceng,Nandrim及kaipaimn等家茶号专与藏人交易羊毛、药材、布匹与茶叶。藏人在葛伦堡的两家羊毛打包厂Pandacheng与Sundocheng亦收购茶叶,只2000驮以下”。
我们的调查不仅证实了茶马古道运输的频繁,而且其伸入牧场山村的纵深度和广博度比史书上更甚。由德钦翻过梅里雪山的加郎村,藏语的意思是“通往汉地和印度之地”,村民们和我们一起跳锅庄和弦子舞,歌中唱到:
大理是个美丽的地方
洱海的茶叶香遍加郎
请将哈达和酥油收下
把我的歌声带回你的家乡
印度是孔雀的故乡
孔雀之地光芒万丈
……
由梅里雪山下到德钦的古道上,有摩岩石刻,面积200平方余米,内容有莲花菩萨、双奔马、六字箴言。古道沿途有各种巾幡和马尼堆。悬岩峭壁上也刻满了六字箴言。在茶马古道上有许多乱石道,石头上最深的马蹄印有五寸左右深,两三寸深的比比皆是。山溪、河水、大江上能见到各种风化的独木桥、伸臂桥、溜索,有些木桥一触即断。江边上的铁链积上了厚厚的铁锈,系溜索的石柱上磨出了数百年的印迹。许多岩洞、道路旁熏黑的巨石留下了多少代马帮途中做饭的印迹。
从现有史料看,可能茶马古道比北方丝绸之路、南方丝绸之路和北方唐蕃古道兴起较晚,但它在文明传播史上的地位不容忽略。和其他三条古道相比,茶马古道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,而其他三条古道以运丝绸为主。唐蕃古道虽然也运茶,但运茶量较低,主要商品仍然是丝绸。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以驮茶为主,并换取吐蕃的马、骡、羊毛、羊牛皮、麝香、药材等,运输的方式是人赶着马在小路上行走,这就形成了茶马古道的几个重要特征:
1.藏传佛教的主要载体
沿着北方丝绸之路、南方丝绸之路和北方唐蕃古道,佛教传入中国的陆路一般认为也有三条。一条是沿南方丝绸之路传播的,属小乘佛教,流行于云南德宏和西双版纳,所用经文为巴利系语言;一条是沿北方丝绸之路传播的,属大乘佛教,所用经文为汉语,流行于中国汉族地区和日本、朝鲜等地;一条是沿北方唐蕃古道传入的,仍属大乘佛教,所用经文为藏文。但这三条路线并不能囊括藏语系佛教的全部。滇、川、藏三角地带的藏语系佛教不是从上述三条的任何一条传入的,而是通过茶马古道传入的。由于马道的密集分布,马帮的频繁出没,这一带的佛教更带有潜移默化性,在民间的根子更深。自九世纪初赤热巴金被杀,其兄朗达玛继位,开始灭佛,佛教在西藏受排斥达百年之久。借助马帮文化传播的渗透力,三角地带佛教受到打击较小,后来在佛教复兴中,三角地带的藏民潜在的佛教意识起了很大作用。在三角地带有很多重要的寺庙。在马道上,每一丫口,每一座山的拐弯处都有马尼堆。每个马尼堆是用数千块刻有六字箴言的石块堆成的,象征着神山,马帮从左边绕过,以求吉祥。佛教的精神随着茶渗透到每个村落,每片草原。在三角地带,只要能喝到酥油茶,就能看到佛教信徒,感受到佛教精神。
2.多元文化的融合
北方丝绸之路、南方丝绸之路和北方唐蕃古道有一个共同点:商品由起点到终点,途中一般没有消耗。茶马古道不同,由于马帮驮运的主要是茶叶,串联在古道上的村寨和牧场都需要茶叶,所以马帮驮运的茶叶不总是如量到终点,有的是沿途消耗。随着茶叶的消耗扩散,这山的信息和文化习俗便传到那山。三角地带的土著除了藏族外还有纳西族、白族、回族、门巴族、珞巴族等。马帮在促使这些民族文化的融合中起了重要的作用。比如在小中甸、乡城、盐井都有纳西村,这些村的风俗已接近藏族。拿小中甸村来说,村民遵守藏习俗,使用藏语,但老一辈说他们是几百年前从盐源一带过来的。现在六七十岁的老人还能说纳西话。在我们调查过的一些藏族村寨,有“烧猪毛”(杀猪后不烫毛)、上门女婿另取“喜名”的白族习俗。乡城、盐井的藏族说他们造梯田、打渠引水最初是从纳西族那儿学来的。在乡城,还能见到纳西城堡遗址、纳西式住房。三角地带的许多藏族既有天葬、水葬的习俗,也有土葬、火葬的习俗。
在三角地带,昌都、巴塘、理塘、乡城等地受巴蜀经济文化影响较深,汉语借词多来自于川西平原的汉语;中甸、德钦等地受滇文化影响较深,借词多来自于汉语云南方言。这些方面显示了茶马古道在传播文化方面的区域扩散。
3.恶劣的环境与强大的生命力
其它三条古道主要靠马帮驮运的现象如今已经很少了。现代化公路或铁路已经取代了马道。与此不同,由于茶马古道以运茶为主,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活力,特别是在三角地带,至今马帮仍然络绎不绝。横断山上的三角地带地形复杂,没有哪一条古道象茶马古道那样险要。这里的地质结构多为堆积层,地质变化复杂,常有大的泥石流、大滑坡发生。怒江、澜沧江、金沙江、大渡河把几千公尺的高原切割成许多山峰峡谷,江河纵横,主要靠皮筏或溜索横渡。马道很窄,象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五尺见宽的“五尺道”,唐蕃古道上的车马大道,北方丝绸之路的走廊是见不到的,一般是两尺见宽或更窄。乱石叠障,路和雪水溪常常不分,行动起来极艰难。马帮在山中行走,一日气候数变,时而登上寒冷的雪山,时而沉下炎热的河谷地带,短期内在这些地带筑起现代化公路、铁路网是不可能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茶马古道顽强的生存下来了,因为藏民需要川、滇的茶,川、滇人民需要藏区的马、骡、羊毛、牛羊皮、麝香、虫草等山货和各种名贵的药材,马帮的使命不能终止。在我们的秋夏考察中,沿途随时可以看到马帮驮着松茸、虫草、羊毛、牛羊皮从草原上,从山林中出来。可以说,茶马古道是大陆上少见的一条还在运转的文明古道,这对于研究古代文明传播学是活生生的实例。
注释:
①我们这个课题由木霁弘(云大)、陈保亚(云大)、秦臻(云大)、李旭(云南民院)、王晓松(迪庆州民委)、徐涌涛(中旬县志办)、李林(长江上游规划办)组成。1988年夏,木霁弦、徐涌涛对迪庆地区的部分茶马古道作了考察;1989年秋,李旭对西藏部分古道作了考察;1990年秋夏,木霁弘、陈保亚、李旭、王晓松、徐涌涛、李林对滇、川、藏三角地带的茶马古道作了三个月的步行考察。同年底,陈保亚、木霁弘又对德宏、大理、丽江进行了比较考察;1991年夏,陈保亚对入藏的滇茶产地勐海、勐腊作了一个月的步行考察。
②向达《蛮书校注》中华书局1962年版。
③《云南史料丛刊》云南大学历史系民族历史研究室编第二十一辑。
(附记:本次实地考察得到张文勋、李子贤、段志诚诸先生及云大西南边疆民族文化研究中心、中甸县志办、中旬县民委、迪庆州民委及沿途单位的帮助,在此叩谢。)
原发信息:《思想战线》1992年第1期。
来源:茶业研究